衣物循環不靠說教|優化長腳衣櫥找解方

 

文:KK 

在長腳衣櫥 App 開發過程中,我們遇見了許多使用者和我們分享他與衣物的故事。我們很開心地聽到,大家在擁有不同生活模式和穿著風格的情況下,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使用 App 的方式 。我們想透過這系列的人物專訪,記錄並分享這些溫馨、有趣又感人的衣物互動故事。




ESG永續正夯,也是年輕世代感興趣的熱門課題,根據環團調查,20至45歲每人平均擁有75件衣服,閒置率高達20%。對於有意淘汰的衣物,大部分人的直覺就是投舊衣回收箱。當Kelsey意識到,這個做法對循環經濟效益極低後,開始踏入長腳衣櫥的旅程。

前陣子陸續有新聞報導傳出,舊衣回收業者近期陸續有退場念頭,原因除了偶有民眾把回收箱當垃圾桶,導致清潔成本提高;其次,太多品質參差的衣物,轉賣利潤也低。

Kelsey是經濟系的大四生,在花樣年華的年紀,正是對各種風格躍躍欲試、享受快時尚的階段;然而,自從在社會系修了一堂社會設計課程後,徹底翻轉她對舊衣回收的觀念。


不靠灌輸理念 永續時尚自然從順手做起

「我上課後才知道,不少非洲國家現在已不太收國外舊衣服,社福團體也並非什麼類別的衣物都收,導致多數被淘汰的衣服,可能要降級處理,像是焚燒。」這些降級處理後造成的大自然污染和環境負擔,已不用贅述。

因緣際會下,Kelsey認識到長腳衣櫥,透過訪談,聊著受訪者與衣物互動的故事,進而幫助她思考,如何透過使用者經驗研究找出解方,讓人們在日常生活,能更方便參與衣物循環行動。


印象最深刻的,Kelsey想起社會系教授曾說,循環時尚的概念,很難要求所有人都要具備愛護地球、永續的意識,說教意味太濃,會降低參與誘因;最重要是,要讓使用者在日常生活,自然而然地完成永續任務,「不是要灌輸理念,而是順手做。」

優化長腳衣櫥小提示 新增淘汰衣物原因、總覽排序

使用長腳衣櫥後,Kelsey自認十分樂在其中,平日她習慣在前一天準備好衣物搭配,隔日出門前,透過穿衣鏡拍下穿搭後,直接上傳照片建檔,是很有趣的過程。從最初熱衷網購,到現在兩、三個月才去實體店逛街,她偶然意識到,原來自己咖啡色衣服特別多,從而改變購買比例。

在淘汰衣物的過程中,長腳衣櫥提供捐贈或舊衣回收選項,不過,Kelsey許願,未來可讓使用者勾選「淘汰原因」,利用統計分析提供數據,便於讓自己釐清,多數被淘汰衣物的原因為何,避免重複再購買不合適的衣服。

此外,Kelsey也說,長腳衣櫥的總覽,可以按照新增時間和高低價排列,如果可以從「穿著次數」進行拍序,有了這個判斷依據,可以幫助她思考,某些衣物不常穿的原因,從而使每一件衣服都能被善用。


如今,Kelsey會藉聊天場合,將自己所學主動分享,向朋友解釋舊衣回收的流向,鼓勵他們一起到二手衣物店購衣;甚至偶爾在家舉辦換衣活動,將各自平時太常穿、想替換掉的衣服與好朋友交換,不僅零成本,對每個人而言,拿到都是新的衣服,意義更非凡。


Kelsey 使用長腳衣櫥的小TIP|


Kelsey說,透過穿衣鏡拍下穿搭後,直接上傳照片建檔,是很有趣的過程。




profile

Kelsey

大學生
9年級生 / 家教和參與學校專案及校外比賽專案



總編輯|王百民
編輯|KK
插畫|王百民

留言